題目:關於社會風氣、教育制度&宗教 (1985年出生的我所接受的教育…)


本文是在討論當 社會風氣 允許 教育制度 忽視心智鍛鍊初級(靈感的發現&記敘能力)直接跳到中高級(如何分析經典)所可能引發的相關社會性問題~

.1 +教育偏離了孩子的心性太遠了+ 這是考量到10年後台灣外匯存底所發出呼籲


.2 +人家說給小孩魚不如給他釣竿,BUT現在教育說穿了就是只教釣竿而不教魚+

回想過去,我是開始工作後才對自己有信心的。


所以學歷不是人格養成的必要條件,是去吃苦然後觀察社會常態和團體作業習慣,對於員工不適的地方感到懷疑,再以學校教的事情去驗證、進行質疑或進行發表…是的!學歷的作用並不能幫助你知道如何生活,或知道想實現人生規劃時該有怎樣的生活態度。
現在學校的教育與青少年日常生活跳過一大段,品德教育偏重在禮貌---教導學生發問,還有被塑造成別人願意回答的禮貌學生而已。

這樣的教育制度~用譬喻法來說:
禮貌=就是給學生釣竿、教你釣竿的種類和教你怎麼去請問別人關於釣竿的問題….
 但是=(精神生活、藝術、生活、生命、宗教、哲學)…只是發發圖鑑給學生看看罷了,因為這樣不用靠近水邊(知識衝突),教室之內以師為尊,老師在家長面前永遠安全~

只有釣竿教學(品德禮貌教育)卻不教如何猜測魚、辨識魚(以感性與理性探索心智哲理);

只有品德禮貌教育確不教如何以感性與理性探索心智哲理;


跟釣竿是為了釣魚一樣,心智哲思才是品德教育的目的吧!?



~舉例來說: 李白,白髮三千丈
明明國文、古詩是情感訓練的示範,吟唱唐詩是最能訓練感性、想像力的美麗教材。       
BUT國文老師一定會發考卷,考卷考題一定會考文體分析:三千白髮是誇法~….等一下,所以是在什麼? 
課本國民教育就一定要搞的10來歲的學生個個都要硬背 國文學士對文體註解的批評(未識魚而已製好釣竿)。  這不奇怪嗎? 
  ......我暗自推想,如果不是順應社會風氣預設學生將來都要當作家 推崇誇飾法…還用考試確定學生都有記住誇飾法喔…是有什麼用?


........只要是有一點生活常識的小孩都知道誇飾不是脫離了良好的生活品德嗎?  國民教育明明說人講話要務實?  


........ 而且我想國文學士也是先因詩詞帶來生命靈感、透過自我答辯的理性訓練才有自信追求自我,因實現自我的熱情結果才變成國文學士,才能留下批判的註解吧!

所以我才覺得教育制度已本末倒置,只是讓學生站在水面上,學著跟前人製作釣竿罷了。.........難怪人家說盡信課本不如無課本,好險現在學生對淵遠流長的文化認知,與其説透過燒稅金的國民教育課本,還不如電視劇或 ACG(動漫電玩)來的有效哩。

這就是我說,跳過心智訓練的初級靈感發想與記敘,直接到中高級~分析作品去了。  

------------------------------------------
 請問國文課本為什麼不介紹李白情緒經驗轉化靈感的發想(誇大但動人的對魚--生命週期--的認識),體會李白 用靈感+邏輯  以已知詮釋未知,詩人感覺靈敏&悟的強大~ 


.....對這個千古詠唱的文章,我們不是先要  學生藉著賞析李白 超越時空限制幻想+點出人性本質+面對年歲消逝無力回天的洞察力與想像力(認知魚的教學)
 .....再鼓勵學生發想、對古詩中所談的生命經驗如何記敘(魚的習性與生命週期)~
 接著才談論記敘文體(釣竿製作...如何捕魚)...為何在三民主義保障人心自由的以建民國102年,學生依然要為應付國文考試無法拒絕非得要記住它的文體呢?(李白的釣竿製作方法) 

反之,在古時作品能被百姓發自內心賞析與理解的李白&白居易,都被國語考試害的在今天遠離了吟詩者的心。  
社會風氣只注重學生是否記下考試重點,而讓教育制度忽視感性訓練&頓悟的國民教育之下,李白在現代也找不到知音了。   白居易 在現代也未曾孺婦皆知,這不是很奇怪嗎? 
建國100多年來教育普及、考試科目不比當年曹植念得少,也未曾聽聞能像曹植一樣七步成詩的人…也許是因為21世紀的華語學士人員,都在考試死背中喪失了將人生經歷化為譬喻的能力啊!




總之,
只教賞析作品是有什麼用?     就跟英文只強求學生背單字(中高級)卻不先介紹英文字源一樣,憑添補習業著的收入與我的痛苦~如何對概念產生靈感並轉換發音詮釋形成英文單字的經過(初級)才是文化衝擊下最有趣的部份--課堂卻昧之不提照本宣科,好像訓練分析由來的教學是知識分子或補教業者的權利一樣~~~明明就算是外國人也是這樣背單字的OK?。

課本不教如何體會古詩裡的生命經驗之美,不提詩人高明是知道將七情六慾的情緒生動譬喻; 不練習認知生命之美的感性,不學習轉換情慾的靈感邏輯訓練。


當教育忽略生命經驗與古人共享的體會、靈感引發訓練、記敘靈感思想訓練!   只教我們用誇飾法(分析經典)的眼光去看事情,對 同情心 、 心靈呼應 (同理心)、中華民族憂愁到豪放之程度的真性、知識生動譬喻之美的訓練課本隻字不提、老師也只敢照本宣科兼趕考試。如何使青少年的品德順乎傳統規範&社會期待?

下一輯  3.討論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問題。

---------------

PS:中華民族憂愁到豪放之程度的真性...難怪我們會用“死“當作情緒程度的修飾詞XD,EX:~我愛死妳了,我睏死了...等等。       就我粗淺的英文程度所知,外文形容是用“單字字數“表示程度的說 (EX: MEGATRON 的大,大於 BIG 的體積大,暗示藏在字數多寡中.....XD尤指密卡登的迷人粗大腿喔 )。


...如果能截到變形1的飛翔踩死博派的圖就更美了~




延伸閱讀:
科學力/基測傷了數學   2013/07/15   
【撰文/張海潮(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著有《說數》等書)】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6402

內容引用: 『2001年第一屆基測的考生現在已經28歲了,一個國家從15歲到30歲的世代大部份不知數學證明為何物,尤其是不知道為何理解定理需要經過證明,更對定理之確立毫無追求證明的動機。而上一個世代的長輩卻頻頻抱怨年輕世代毫無競爭力,這樣的世代不正是我們集體造就出來的嗎?
還是基測惹的禍?
【2013-07-15/聯合報】


全文網址: 科學力/基測傷了數學 - 好讀周報 - 線上學習 - udn文教職考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6402#ixzz2ZDBd6gO2 
Power By udn.com 

●:2001年第一屆基測的考生現在已經28歲了,一個國家從15歲到30歲的世代大部份不知數學證明為何物的就是我啊(抱頭!!!!)
 



---------附錄------

{初級}
靈感訓練: 李白,白髮三千丈。

1. 創作靈感(初級):李白觀察到自己的黑髮變為鏡中白髮
2. 合理推敲(中級):白髮意義為年華逝去。即使是今日老化都還是不可避免的謎,因此我們可想像人老了後體力變差,心情是煩惱、疑問又惋惜..煩惱三千丈啊。

小朋友,你是否也觀察到人變老會有其他改變呢? 人變老時 依隨年輕時的際遇還可能會有什麼心情呢? 想一想喔~



邏輯訓練:
3. 決定構圖(初級):李白當代的流行歌律體~五言詩 (在民國不用刻意學,但可以認識華語特色的音律變換之美
4. 安排暗示(中級):與另外三句編排為感嘆人類面臨老化時煩惱的心情。 白髮三千丈為起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此詩表達的是青春流逝的煩惱意象.當你將來年華逝去時就會對李白用白髮比喻煩惱、三千丈比喻有夠煩惱的生動的比喻感到敬佩。           我說 白髮 的聯想表現出 李白是強在對 青春消逝的詮釋能力。 想像力豐富因為暗示成功,象徵煩惱與苦楚。  三千丈 是李白這個人俏皮浪漫的特色~讓青春流逝的傷心勾勒而出。

最重要的是,當年 李白活在唐代,我們活在奈米時代,我們對老化的認知與感概,有沒有比李白感受到悲憤更少、表達的語氣更美或知識更多呢?~~~恩, 悟嘛 這就是唐詩厲害的地方啊。




影片:最注重創意教學{悟嘛}的悟刀生 & 優秀品德的青少年 峭壁人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bent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